林间动物发出的声音,轮船驶过江面的轰鸣声,风车叶片旋转的呼啸声……谢辉总是带着专业设备记录城市中的各种声音。他是做什么工作的?录音师?拟音师?寻找创作灵感的作曲家?都不是。
林间动物发出的声音
轮船驶过江面的轰鸣声
风车叶片旋转的呼啸声
……
谢辉总是带着专业设备
记录城市中的各种声音
他是做什么工作的?
录音师?拟音师?
寻找创作灵感的作曲家?
都不是
谢辉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
长期关注声音与生态的关系
声音与生态有什么关系?
重庆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
“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有各种各样具有保护价值的
珍稀动物发出的声音
长江声景类型的多样性
可以很好地反映长江流域
整个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为了采集长江沿岸的各种声音样本
系统建立自然人文声音数据库
从重庆中心城区到三峡库区
谢辉带着团队顺江而下
一路采集环境声音
并对其进行“画像”
游客看风景
谢辉“听”的是“声景”
声景关注“声音、人、环境”
三者的内在关联——
繁忙的水运航线
高耸的跨江大桥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
水下的声景发生了变化
谢辉和团队发现
城市不断“长大”
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
“很多声音象征着城市的繁荣
但其中的一些
也同时敲响了物种消亡的警钟
提醒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也要更加关注长江生态
爱护长江声景。”
谢辉说
除了落在纸面上的学术成果
谢辉和团队
也将他们在都市中听到的
那些抚慰心灵的声景
通过举办声景艺术展的形式
分享给更多“知音”
在一场以“聆听未来”为主题的展览中
观众能听到
“巴山夜雨”“万壑松风”“清泉石上”……
这些生动的自然之声唤醒了
现代都市人心中的一片“森林”
谢辉和团队的“听声之旅”
并不局限于重庆一地
他们走进自然
亲近祖国大地上的世界遗产
2019年
重庆大学成立哈尼声景研究团队
将目光聚焦世界遗产哈尼梯田
谢辉和团队先后10余次
走访云南省哈尼族聚居地
采集大量数据
制作完成“哈尼声景数据库”
涵盖自然生态
哈尼古歌等各类民族元素
听众可以通过
数字媒体与视听艺术
多感官沉浸式感受
哈尼族文化的原声生命力
这一项目也入选
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
今年年初
一曲《哈尼族四季生产调》
在重庆大学声音图书馆唱响
透过哈尼古歌
我们仿佛能够“听到”自然物候变化
也能真真切切地“听懂”一个道理: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今天(5月22日)是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自然的声音,你听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