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短视频博主李子柒,又引发了舆论广泛关注。一则因为她在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贡献,荣膺由成都文旅局颁发的成都非遗推广大使;二则因为她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在海外圈粉无数,激起了许多国家的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甚至...
《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指出,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国防安全及公民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带来了一系列风险及挑战。
获奖电视专题作品紧扣时代脉搏、政治导向、业务导向鲜明,激励记者培养扎根基层的“脚力”,在复杂现实中捕捉线索的“眼力”,对时代命题主动思考、作答的“脑力”,善用镜头说话、勇于创新的“笔力”。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apec北京峰会以及即将在2022年举行的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这座城市天然聚焦着来自世界的眼光。今天的北京,不只是中国的北...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际舆论对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关注进入新阶段,热情、力度、广度、深度不减,通过重大会议、重大活动、重大部署、重要主张观察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政策走向,深...
履行好党媒的职责使命,既要有“顶天”的格局,又要有“立地”的情怀。在接好天线与接好地气的结合点上发力,在精准提炼观点、及时有效发声上着力,大力宣传中央精神,及时反映基层呼声,这样的评论作品才会言之有据、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改进新闻策划机制,建立以资深跑口记者和专家顾问为基础的策划把关制度;改进国际会议报道,避免形式主义,从会议过程、成果、人物等多方面进行报道,并在展现形式上进行探索,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好的涉外活动报道不应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有把故事...
好选题是好新闻的基础。要在海量信息中抓住大家的眼球,主流电视媒体应发挥平台优势,追求内容制作的专业水准。不仅要耐得住寂寞,还要精细到极致,要不惜代价、不辞辛劳,一路跟踪、一追到底。
网络舆论进入移动传播、场景传播和草根传播阶段。智能传播时代,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网络环境,必须加强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能力建设,在舆论多元差序格局中牢牢掌握网络舆论主导权。
“向世界说明中国、讲好中国故事”的最大瓶颈性问题之一,就是我们至今没有透彻了解“国际表达”的具体内涵以及受众的话语符号体系。这是因为无从真正做到用“听众听得懂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即在战术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知彼”,因而无从主动把握...
新中国成立近70年来,国家蓬勃发展,不仅物质生活日渐丰厚,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也大大提升,中华美学精神融入日常生活。用流动的音乐语言和生动的音乐形象把这份美好展现出来、让这种文化自信通过交响形式表现出来,是一道充满挑战的时代课题,...
读赵树理、马烽等山西作家的小说,有时也简直分不清他们写的是小说还是报告文学亦或是流行于民间的生活故事。这种写作传统,在讲述中国故事时,使中国人的生活得到真实的体现。
中国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对外传播同样也进入了新时代。释放传播的新动能,让世界更了解一个多面、多元、多样的中国,是传播中国、讲好中国故事供给侧改革的新目标。相信当更多的中国故事呈现在世人面前时,中国与世界的融合与相处也将更为顺畅。
一部部优秀作品记录了国家和个人在40年间经历的观念变革和发展进步的足迹,这是中国纪录片人坚守理想与责任,为民族文化传承、国家发展进步、人民生活变迁留下最独特、最珍贵的影像记忆。
国庆70周年的盛大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是讲述中国经验、中国道路的一个厚重故事,在对内、对外传播过程中显现出极强的穿透力。中国在经济、社会、军事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亟待匹配与之相适应的国际传播和对外交流能力。
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创作的《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人民出版社)一书出版了。这本书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有力推动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
一直以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我们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的目标。文物,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印迹,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抓手,我们需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促进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的友谊不断深化。新中国成立以来,文物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