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的“穷山沟”,到“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高西沟村经历了怎样的蜕变?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带您踏上黄土高原,感受绿色接力背后的强大力量。
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高西沟村,过去“山上光秃秃,下面黄水流,年年遭灾害,十年九不收”,如今“层层梯田盘山头、片片林草盖坡洼”。
从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的“穷山沟”,到“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高西沟村经历了怎样的蜕变?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带您踏上黄土高原,感受绿色接力背后的强大力量。
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高西沟村,过去水土流失严重、百姓生活艰难。为了留住水土,高西沟人从1952年开始在山沟里打淤地坝。
“治沟不治坡,到头一场空。”高西沟人一边摸索一边总结经验,在缓坡修水平梯田,在陡坡种柠条,同时在沟道节节筑坝、层层拦蓄,淤地种植……持续治沟治坡,涵养了水土,增加了粮食产量。
在整山治水的过程中,高西沟人坚持山、水、田、林等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创造了三分之一土地植树造林,三分之一土地种草养牧,三分之一土地种粮务农的“三三制”用地模式。
如今,高西沟村将“三三制”模式调整为更加注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三二一”模式,分别是三份林地、两份草地、一份耕地,成为全国生态治理的先进典型。
经过几十载不懈奋斗,如今高西沟人吃上了“生态饭”,乡村旅游、山地苹果种植等特色产业让村民们搭上“致富快车”。
新时代的高西沟村正在持续巩固拓展生态治理成果,从生态治理走向生态振兴,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监制:刘刚
出品人:孙志平
制片人:樊华、张平锋
统筹:韩珅、王志斌
编导:刘畅、胡函博、曹彦语
记者:陈昌奇、刘畅、曹彦语、王承昊
包装:夏勇、胡棋(实习)
海报:贾亦珍(实习)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华通讯社出品
最新评论
为您推荐
-
穿越时空回望,是什么力量让当时年仅38岁的李大钊视死如归?他“为之奋斗的理想”究竟是什么?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带您感...
-
刘玉厚如何把大生产运动搞得有声有色?从“陕甘宁边区‘农村楷模’”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 郝家桥村经历了怎样的蜕变?本期《...
-
广济桥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它可开可合,方便两岸民众通行和大型船只通过。船舶逆韩江而上,直通内陆,使潮州成...
-
文化遗产的背后,承载着历史的发展脉络。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
-
黑土是怎样形成的?新时代该如何保护好黑土地?在第32个全国土地日到来之际,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为您娓娓道来。
-
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这条北起中国昆明、南至老挝万象的钢铁巨龙,凝聚了铁路建设者的智慧、汗水和心血。这...
-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海拔近4000米。青山环抱之中,几座高大的教学楼矗立在宽敞的操场旁,和煦的阳光洒在温馨而恬...
-
敦煌文化是怎样形成的?对我们有着怎样的意义?新时代如何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为您娓娓道来。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