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野外作业的时间超过二百天,平均每天徒步十多公里,两三个月穿坏一双鞋;北山上耸立的青杨、西宁满城的丁香都知道她,惠享3.99万公顷高原绿的西宁市民记住了她;她以质朴的情怀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与责任担当。
每年野外作业的时间超过二百天,平均每天徒步十多公里,两三个月穿坏一双鞋;北山上耸立的青杨、西宁满城的丁香都知道她,惠享3.99万公顷高原绿的西宁市民记住了她;她以质朴的情怀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与责任担当。
她就是青海省西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所长张锦梅。
张锦梅在剪切枝条准备做生物量测定 图片来源:新华社
筑起 “绿色长城”
1993年,从青海省农林学校毕业的张锦梅,初调到西宁市西山林场当技术员。那时,西宁正在大力开展南北两山绿化,西山林场是重要的种苗供应基地。林场环境简陋,种树方法落后,基地能繁育的林木仅有杨树、榆树、沙棘等七八个品种。育出的树苗全部裸根移栽上山,成活率极低,导致“年年种树不见树,岁岁栽树老地方”。
烈日灼晒、寒风凛冽。张锦梅平均每年在野外作业超过二百天,不是在山上种树就是在苗圃育苗。平均每天徒步十多公里,脚掌磨出水泡长出老茧,每月都得用刀片刮下厚厚一层,走路才不硌脚。
1996年,张锦梅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旗下宣誓的那一刻,她更加坚定了为青海林业事业奋战的信念和决心。
经历近十年的繁育和比对,她终于选育出树干通直、树冠阔、抗逆性好的青海杨良种,探索出大树采穗、单采单繁、无芽扦插、当年初选、次年复选选育方式,将杨树育种周期缩短了三至五年。眼下,这批青海杨、青杨雄株良种已在柴达木盆地、西藏阿里等地推广种植,在青藏高原上筑起了一道道防风固沙的“绿色长城”。
让丁香绽放高原之上
西宁市海拔约2300米,丁香树却占市区花灌木栽植总量的70%,丁香花是西宁市花。
上世纪90年代,西宁市区广泛种植丁香,但良种使用率低,没达到预期效果。“那时,对丁香的研究还没跟上推广的步伐,没有优质种苗基础,也没有引种驯化经验。”张锦梅下决心,一定要培育出适合高原生长的丁香品种,服务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
2013年,张锦梅被选派到西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研究重点之一是繁育和保护稀有丁香品种。稀有丁香品种往往生长在立地条件较差的野外,结种后如果没有适合的生存土壤,便无法生根发芽,因此,部分野生丁香品种面临灭绝的风险。
羽叶丁香是我国特有的丁香种,由于繁殖力弱、生长缓慢,在天然环境中几近灭绝,被列为国家濒危保护植物。2015年,张锦梅在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寻找羽叶丁香期间,爬坡时不慎滑倒,眼见要撞到一块大石头,情急之下她紧紧抓住身边的荨麻草才稳住了身体。但不一会儿,荨麻草毒性发作,手掌上瞬间布满白色水泡,疼痒难耐。“当时一心想要找到羽叶丁香,哪儿管得了那么多,就抹了口唾沫,双手搓搓,继续上路。”张锦梅说。
最后终于在一处石缝中,发现了两株野生羽叶丁香。张锦梅强忍着手上的疼痒,扒开一块块厚重的岩石,从一棵被石头压弯的丁香植株上,截取了几段树枝,连同收集到的种子一起,小心翼翼地带回了西宁。“那一晚,我终于睡踏实了。”张锦梅说。
日复一日,在张锦梅和一批林业专家的努力下,西宁建成全国首个丁香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每当春风起,西宁满城都是花香。行走其间,张锦梅心中满是成就感,“丁香烂漫”的愿望终于成为现实。
张锦梅查看丁香生长情况。图片来源:中新网
张锦梅三十多年如一日的坚守换来了绿梦成真。时至今日,58岁的她依旧春种树苗、夏做实验、秋测数据、冬做规划,时常带着年轻人前往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等地海拔超过3500米的林场,选育适应三江源高海拔的树种。
“要把接力棒交给下一代人,为三江源地区的城镇绿化做出更多贡献,让‘绿色长城’在青藏高原绵延伸展。”张锦梅说。
(综合新华社、中国新闻网、人民政协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