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路上|石丽平:传承苗绣,让“鸽子花”走向世界-凯发网

  • 故事人物
    • 石丽平
  • 故事地点
    • 中国
    • 贵州省
    • 铜仁市
    • 松桃苗族自治县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中国好故事
  • 发表时间
    • 2023-03-17

徒步三万多里,走遍贵州各地收集刺绣纹样;培训绣爷绣娘两万余名,致力苗乡振兴……二十多年来,石丽平只做传承“苗绣文化”这一件事,却在这段文化苦旅中,照亮了一群逐梦人。

在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一直保留传承着一门古老手艺——苗绣。说到苗绣,当地群众都会想起全国人大代表、松桃苗绣第七代传承人石丽平。

徒步三万多里,走遍贵州各地收集刺绣纹样;培训绣爷绣娘两万余名,致力苗乡振兴……二十多年来,石丽平只做传承“苗绣文化”这一件事,却在这段文化苦旅中,照亮了一群逐梦人。

石丽平在展示苗绣技艺。图片来源:新华社

缘起苗绣,立誓传承“指尖记忆”

对生长在松桃苗乡山寨的石丽平来说,外婆和母亲带给她的“指尖记忆”弥足珍贵。

在石丽平的幼年时期,母亲织布绣花的身影,是她心中最坚实的依靠。在与苗绣最初的接触中,也是母亲手把手教会她怎么用一根针、一缕线绘出神秘绚丽的图案。

从小耳濡目染,石丽平三四岁就学会了拿针配线。“苗家女子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刺绣,对我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长大后,石丽平遍访名师,潜心学习苗绣技艺。学成归来,苗绣传承却日渐式微,老一代刺绣艺人相继离世,让苗绣技艺濒临消亡。

石丽平看在眼中,急在心里。于是,她毅然决定从事苗绣的传承、保护和开发。

石丽平最喜爱的鸽子花,盛开在梵净山,在她看来,松桃苗绣和鸽子花,都是梵净山的产物,是武陵山脉对铜仁人的馈赠。“我希望苗绣能像鸽子花一样,经过世事变迁,还能留存下来。”石丽平说。

守住苗绣,绣出致富新生活

从2000年开始,石丽平用八年时间,徒步三万多里路,收集资料,整理记录苗绣历史和技艺。很多掌握传统技法的绣娘没读过书,也不会说汉语,只能用视频录下她们的刺绣方法。有一些刺绣技法早已失传,只在老物件上能见到,于是她到处搜罗旧物,并找来二十名绣娘专门修复它们。

据石丽平回忆,对她打击最大的一次是2015年松桃发大洪水,冲走了她多年的收藏,“平时我是很坚强的人,但那一次我哭了,这么多年收集的资料一下子就没了。”打击并没有让石丽平停下脚步,“现在有了大数据,以后东西收集好之后就放到云端,再也不会被冲走了。”

在传承刺绣文化的同时,石丽平也想方设法让更多的苗族绣娘利用手中的技艺脱贫致富。

石丽平(右)在指导绣娘。图片来源:新华社

石丽平组建起松桃苗绣团队,到乡村推广苗绣,组织培训绣娘,带动当地群众传承民族手艺。她们当中,有留守妇女,有返乡农民工,还有下岗女工,按照“公司 基地 农户”的组织方式,绣娘们有提成、有干劲,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用一针一线绣出了致富新生活。

创新苗绣,“鸽子花”走向全世界

经过多年的艰辛努力,石丽平成立了贵州省松桃梵净山苗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从一个人,到一个公司团队,从三个绣娘,到几百人的刺绣队伍,她把松桃苗绣传承下来。

在石丽平看来,创新才是最好的传承,让更多人用起来,苗绣才能“活起来”,发展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石丽平的公司开发出花鼓、鸽子花等六大系列两百多个品种苗绣产品,广受国人欢迎,并推广至全世界,出口到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等几十个国家。松桃苗绣也被列入世界教科文组织可持续生计项目。

绣娘展示“鸽子花”系列苗绣产品。图片来源:新华社

二十多年如一日,制作苗绣、传承苗绣,在石丽平的带动下,松桃苗绣得到较快发展。2021年,松桃苗绣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在石丽平的记录本上,能清晰地看到一个培养计划:吸引年轻人回乡就业,让年轻人参与民族文化传承发展,让他们热爱苗族文化、热爱苗绣。借助年轻人的力量,不断丰富苗族文化理论,让苗绣实现高质量发展。

石丽平在展示苗绣技艺。图片来源:新华社

当前,石丽平还在开发“苗绣 ”系列产品,让苗绣与银饰、与美食、与汽车用品、与现代服装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一针一线记录好群众故事、乡村故事,讲好党的故事、中国故事,让更多的人在文化传承、文化自信中找到精神支柱,找回精神家园。

(综合新华社、贵州日报、中国妇女报、北京青年报、铜仁日报等报道)

收藏
喜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