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路上|阮玲斐:不一样的蝶变路 从一线女工成长为行业“大师”-凯发网

  • 故事人物
    • 阮玲斐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中国好故事
  • 发表时间
    • 2023-04-13

她是一线产业工人,是浙江省台州市劳模,下能进车间做装配,上能进实验室搞研发。同事说她是“技术大拿”,她却说自己只是一名普通工人。她叫阮玲斐,是浙江顺发缝纫机厂品保部部长。从业20多年来,她攻克难题390余项,带领的团队获得17项国家专利,靠着自己的能干、巧干实现完美蜕变,演绎出当代工人不凡的成长之路。

她是一线产业工人,是浙江省台州市劳模,下能进车间做装配,上能进实验室搞研发。同事说她是“技术大拿”,她却说自己只是一名普通工人。她叫阮玲斐,是浙江顺发缝纫机厂品保部部长。从业20多年来,她攻克难题390余项,带领的团队获得17项国家专利,靠着自己的能干、巧干实现完美蜕变,演绎出当代工人不凡的成长之路。

阮玲斐(图片来源:新华社)

1978年7月,阮玲斐出生在台州市椒江区下陈街道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她便选择参加工作。当时,家附近的一家缝纫机厂正在招工,阮玲斐想也没想就报了名,就这样,年仅16岁的阮玲斐成为缝纫机厂一名普通女工。

刚进厂时,阮玲斐做的是最简单的装配工作,她手脚麻利,动手能力不错,做事情又快又好。但好学的她并不满足于此,小小年纪的阮玲斐有个大胆的想法:总有一天要自己开发缝纫机。

于是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之余,她时常向车间里的师傅问东问西,了解缝纫机的构造,学习那些晦涩难懂的结构知识、专业术语,她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像车间师傅那样,“看起来很厉害的样子,什么都懂”。

绞刀工、擦车工、装配工、试车工、零件进厂检验员、整机质量检验员,一道道工序做下来,阮玲斐完全了解了缝纫机的基本构造与原理。她学会了使用千分尺、卡尺、高度尺等测量设备;也学会了看图纸测量技术、整机检验技术;甚至学会了使用电脑、用电脑设计缝纫机……阮玲斐每天在车间里与缝纫机打交道,对每个零件都无比熟悉,她甚至用耳朵就能轻易辨别出缝纫机运转中的异常噪音。

阮玲斐(图片来源:台州日报)

有底气,敢冲锋。阮玲斐开始不断向自己的目标靠近。阮玲斐第一个研究项目是高速曲折缝纫机的研发,高速曲折缝纫机用于童装装饰以及内衣曲折缝纫,速度快、精度高,缝制的走线平整、精美。但这一技术当时被国外垄断,国内的研发尚属首次。“对照国外产品,第一回做出的样品像模像样。但是一启动,问题就暴露了,产品转速提升,摆针落针的精度就降低了。”阮玲斐终于明白前辈们所说的“产品好学,工艺难得”。

没有现成的答案,就自己找答案。阮玲斐骨子里不服输的劲儿冒了上来,“事情虽难但总要有人去做,也总有办法克服”。她向研发中心同事请教、向国外专家求教,那段时间阮玲斐是研发部最晚下班的人……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研发,高速曲折缝纫机打破国外垄断,开始投产试用。就在阮玲斐以为研发成功时,意外发生了,客户在试用机器半年后,摆针落针点出现偏差和跳针等情况。

经过检测,问题出在控制摆针的双面凸轮上。由于高速运转,所选材料和表面热处理硬度不够磨损严重,导致摆针不稳。阮玲斐当即决定:重新选材、重新研发、重新制造生产。

重新选材并不是一件易事,既要考虑坚硬度,还要考虑耐磨性。面对上百种材料,如何选出合适的一种?阮玲斐带着团队成员一边试验;一边到上海、江苏等地向专业厂家求教。终于在一个月之内,找到合适的替换材料。一晃又是半年,客户再次来电,表扬改进后的机器未出现任何状况,决定再次加购。这次的研发经历让阮玲斐相信,研发并不困难,难的是要有坚持不懈、敢于尝试的心。高速曲折缝纫机的设计不仅获得国家创新奖,还获得17项国家专利。此外,阮玲斐研制的电子套结机等新产品,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从一个普通的车间女工,到成为手握17项国家专利的行业“大师”。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早已成为阮玲斐的人生准则。阮玲斐笑言:“她这辈子最大的收获就是着一事、传一艺、显一技,有了一颗匠人之心”。今后,她想用行动坚守并传承工匠精神,把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名片擦得更亮。

(综合自新华网、澎湃新闻、台州日报等相关报道)


 

收藏
喜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