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西安工业集团沈阳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电器中心调整三班班长,从业20年来,柯晓宾一直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巧手编制着高铁安全保护网,实现着一名普通高铁工人的光荣与梦想,助力高铁奇迹。
清晨,换上整洁的灰色工服,穿过“风淋房”除尘,来到工位拿起扁嘴钳,调整继电器上每一个微小零件……这是继电器调试员柯晓宾日复一日的工作内容。
作为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西安工业集团沈阳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电器中心调整三班班长,从业20年来,柯晓宾一直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巧手编制着高铁安全保护网,实现着一名普通高铁工人的光荣与梦想,助力高铁奇迹。
柯晓宾(图片来源:新华社)
今年40岁的柯晓宾,已经有20年继电器调试经验。她调试的继电器是中国高铁信号控制系统中的一种重要零部件。信号控制系统是保障铁路运营安全和效率的核心技术,被称为高铁的“大脑”和“中枢神经”,而继电器则是中枢神经上的“神经元”。每个继电器上有24个触片,很多触片的接点间距误差需要控制在0.05至0.1毫米之间,并且需要手工来调整。
回忆起刚接触继电器时,柯晓宾说没少吃苦。每天重复一样的动作,忍受着一次次检测被退回的打击。看似简单的操作需要无数次的磨练,调整继电器的力度和角度容不得有任何差错,稍有瑕疵就会影响电气特性和性能指标。“那时心里也打过退堂鼓,但我没有放弃,一路坚持走了过来。”
柯晓宾凭借着骨子里的韧劲,拼命地钻研调试技巧,一遍遍调试,经常在操作台前,一坐就是一整天。“为了确保接点片夹一下就能达到规定范围,我会把一个动作练几十遍甚至上百遍。”为了能使双手调试力度相当,柯晓宾还专门买了握力器,反复练习手腕力度。就这样,仅用半年多的时间,柯晓宾就成为同期第一个独立生产的信号调整工,一眼就能准确判断出调整点位并一次调整到位。
技术手法日臻完善,柯晓宾开始通过经验积累和思考总结,连续推出独创性的调整工艺和作业指导方法,在信号继电器调整领域掀起了一股传承和创新之风。为了适应高铁的快速发展,中国自主研制的加强接点继电器接触方式由单接点改进为双接点,有效提高了产品的适用性和稳定性。但是,改进的要求非常高,并且要靠手动感知调整,在全球铁路行业没有可借鉴和参考的先例,难度可想而知。
面对困难,柯晓宾一头扎进一大堆图纸和测量数据里,有时吃饭时会扔下筷子开始画图纸,下班途中返回车间测数据,缠着机加师傅搞试制……凭着这股执拗劲儿,她成功研制出新型接点整形工具,大幅提高调整精度和生产效率。由她主创的调整方法和操作步骤被纳入作业指导卡,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
柯晓宾(图片来源:人民政协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柯晓宾工作的这些年,见证了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一想到我调试的继电器,能用到中国高铁的控制系统上,就感到很兴奋。”柯晓宾说,正是中国高铁的发展,才给她的职业带来了空前的机遇。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柯晓宾深知工匠精神需要传承和培育,她也将练就的本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同事,带动大家共同成长。
近年来,她先后带出50名徒弟,培养的青年职工中涌现出全国技术能手三人、中央企业技术能手七人。2017年,柯晓宾带领16名职工组成了柯晓宾创新工作室。截至目前,工作室攻克生产疑难问题项目29个,取得创新成果43项,申请国家专利八项。
面对过去的成绩,柯晓宾说:“赶上中国高铁飞速发展的时代,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中国高铁尽一份力,我感到特别荣幸。未来,我不光要把自己的本领练就得更加娴熟,还要传递给更多人,用汗水和努力建功新时代。”
(综合自新华社、共产党员网、光明网等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