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路上|薛莹:女工匠的“铆钉”人生-凯发网

  • 故事人物
    • 薛莹
  • 故事地点
    • 中国
    • 陕西省
    • 西安市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中国好故事
  • 发表时间
    • 2023-07-24

“一架飞机有上百万个铆钉,一个铆钉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飞机的质量和安全。作为一个航空人,我愿意做这样的铆钉,铆在合适的位置上,恪尽职守、踏实进取,实现自身最大的价值。”在航空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际航空部件厂铆工薛莹看来,铆钉是她的工作中心,也是她的人生写照。

“一架飞机有上百万个铆钉,一个铆钉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飞机的质量和安全。作为一个航空人,我愿意做这样的铆钉,铆在合适的位置上,恪尽职守、踏实进取,实现自身最大的价值。”在航空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际航空部件厂铆工薛莹看来,铆钉是她的工作中心,也是她的人生写照。

从花季少女到公司骨干,31年来,薛莹如同一颗渺小但至关重要的铆钉一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发挥光和热,带领“薛莹班”先后交付近万架份波音737系列飞机的优质垂直尾翼,将中国制造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薛莹(图片来源:中国航空报)

初出茅庐苦练技能

“我的父母是中国第一代航空人,他们在平凡岗位上为实现航空报国的梦想奉献了一生。”从小耳濡目染,薛莹一直梦想着自己长大后也能进入航空企业工作。1992年,19岁的薛莹从航空工业西飞技术学院毕业,走进了航空工业西飞国航厂,成为一名铆装钳工。她的工作是用铆钉装配波音737-700型飞机垂尾前缘。

一颗铆钉,只有绿豆般大小,需要眼疾手快地放进相应位置。因为是手工操作,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工作第一天,薛莹就为自己定下了目标:做最优秀的铆装钳工。

刚工作时,体形瘦小的薛莹经常让车间的师傅们担心。为了尽快多学知识,成为能独当一面的铆装钳工,师傅们加班到几点,薛莹就跟着学习到几点。“姑娘,快回家吧。学徒不用加班,在厂里待着也没有加班费。”“没事师傅,我想再看看,多学习学习。”

很快,薛莹对工作的热情和执着彻底打消了师傅们的顾虑,勤奋好学的她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铆装钳工,并以精湛的技能赢得了师傅们的信任和欣赏。

不懈努力换来客户赞誉

2000年,年仅27岁的薛莹被任命为垂尾前缘班班长。这一年也正是波音737-700飞机垂尾试制的关键时刻。当时,外商要求很严格:用小于5磅的推力,使重达60多公斤的前缘组件上300多个螺钉孔完全和前梁上所有孔同心。这对薛莹和她的工友们来说是一个很大挑战。

为了达到外商要求,薛莹带着大家一遍遍苦练“边缘法”铆接,在一次次总结经验教训后逐步提高钻孔和铆接质量。为让飞机前缘蒙皮与工装贴合得更完美,薛莹和她的工友们大胆改进了工具和工艺流程,攻克一项项难题。

“那时,前缘班80%以上是女职工,都上有老下有小,但大家还是常常加班到凌晨两三点。”薛莹回忆,当时女儿才一岁多,自己无暇照顾,总是送给双方父母帮忙带。“丈夫很支持我的工作,很多时候是他下班后把孩子接回家哄睡,凌晨再来接我回家。”

就这样经过40个日夜的奋战、30多架份的试制,终于赢得了波音公司代表的肯定。后来,波音公司不仅来信感谢薛莹的班组并授予他们“用户满意员工”荣誉称号,还向全球供应商推广她们的质量控制经验。有付出就有回报。在带着自己的班组解决了难以想象的技术难题并超出预期解决问题后,薛莹和她的班组赢得越来越多的肯定和赞许。

有干劲的“薛莹班”

2005年,薛莹所在的班组被命名为“薛莹班”,承担起美国波音737-700垂直尾翼可卸前缘组件的装配任务。薛莹带领全体组员改进操作方法、工艺流程,实行精益制造,坚持简单的事情认真做,把“铆钉精神”发扬到了极致。

如今,“薛莹班”从组建时只有15人的小班底发展为40余人的大团队,并帮助一批批青年技工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也因此收获“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薛莹(左)与同事研究问题(图片来源:央视网)

近年来,薛莹和“薛莹班”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肯定,一项又一项的荣誉。荣誉、掌声让薛莹越干越有信心。谈及未来,薛莹表示:“我愿意和工友们做大飞机上的小铆钉,用我们中国工匠的双手打造出更多优质产品,让世界享受‘中国制造’。”

(综合自中国青年报、央视网、澎湃新闻网等相关报道)

收藏
喜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