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路上丨帕勒哈提·赛买提:“愿为胡杨树,守在大湖旁”-凯发网

  • 故事人物
    • 帕勒哈提·赛买提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中国好故事
  • 发表时间
    • 2023-10-09

帕勒哈提·赛买提是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名维吾尔族生态护林员,20多年来,帕勒哈提感觉自己和艾比湖融为一体了。

帕勒哈提·赛买提是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名维吾尔族生态护林员,20多年来,帕勒哈提感觉自己和艾比湖融为一体了。他说:“以后退休了,如有需要,要像胡杨树一样守候艾比湖。”

帕勒哈提·赛买提在艾比湖畔巡查。图片来源:新华社

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南缘的艾比湖是新疆最大的咸水湖。这里不仅集中分布着大量内陆荒漠物种,还是沿湖而过的交通干线、油气管线的生态安全屏障。

帕勒哈提今年44岁,过去21年他一直守在这汪大湖旁。“从前人们不知道啥是保护区,闯到这偷挖肉苁蓉(一种中药材)、下套捕野猪,把好好的土地糟蹋得千疮百孔。”帕勒哈提回忆说。

“刚来艾比湖时我才20多岁,如今女儿都上高中了。以前这里风沙大、条件艰苦,我也曾想过要离开。”帕勒哈提说,2002年他刚来时,新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才成立两年,湿地面积小,大风掠过干涸的湖底,卷起沙尘,邻近的精河县一年沙尘天气就有112天。女儿小时候的作文里总写“我的爸爸守着的是一片干滩”。

大风是巡湖路中最大的难题,夏季卷起漫漫黄沙,冬季带来刺骨寒冷。阿拉山口是新疆著名的大风口,每年8级以上的大风天气达160余天,艾比湖就在阿拉山口的下风向。

帕勒哈提多次在巡湖路上遭遇沙尘暴,遮天蔽日的沙尘扬起时,能见度几乎为零,“那时得立即把摩托车扔路边,找一个沙包背后躺下,用帽子、飞巾蒙住脸,一直等到风沙停了才能继续上路。”

艾比湖是咸水湖,沙尘里含有盐碱和芒硝。“沙尘落在哪,哪就生锈了。”帕勒哈提心疼地指着摩托车车架上的锈痕,“新车骑三年就报废,我都换七八辆车了。”

“艾比湖湿地地处阿拉山口的大风口上,保护好了,这里是绿色屏障,保护不好就是‘沙尘策源地’。最初几年,我们巡护时,就给老乡们讲这个道理。”他说,2007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湿地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措施更加科学有效。

帕勒哈提·赛买提骑上摩托车,准备去巡湖。图片来源:新华社

2017年8月,暂居在保护区科克巴斯陶区域的189名牧民迁出,保护区内的建筑物也全部拆除。“一开始我不理解,牧民退出去了,我们为啥不能多种树种草,这样可以更快恢复生态。后来才知道,大自然能平衡好各种动植物,人过多干涉反而不好。”帕勒哈提说,“人的活动少了,眼见着保护区里的动物、植物多了,我觉得在这工作挺有意义。”

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保护区加强对艾比湖流域用水统一管理,建设大型水库为艾比湖补水增水,严禁人畜进入,实施节水灌溉、退沙还草、退牧还湿等工程,提升植被覆盖率。目前,艾比湖水域面积基本稳定,湿地系统更加完善,气候得到了改善。帕勒哈提说,如今,女儿作文里这样描绘爸爸工作的地方:“这里有一人多高的芦苇荡,胡杨、梭梭和红柳等草木丛生,远处湖面波光粼粼,水鸟嬉戏……”

帕勒哈提·赛买提摩托车上的锈痕。 图片来源:新华社

尽管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但帕勒哈提总是干劲十足。“艾比湖附近有桦树、沙拐枣,也有马鹿、猞猁,大概有数百种野生动植物,这样重要的一个地方,我想把它完好交到下一代人手上。”

骑行累了,帕勒哈提把摩托车停靠在路边,背倚着一棵胡杨树,掏出水壶喝茶,嚼上几口干馕。“这胡杨是有灵魂的树,夏天为我们遮阳,秋天金光灿灿,冬天银光闪闪。”帕勒哈提轻抚着斑驳的树干,动情地说,“我愿作一棵胡杨,就这样守在艾比湖旁。”

(综合新华网、澎湃新闻、新疆日报等)

收藏
喜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