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路上|周燕:让艺术的种子扎根乡村-凯发网

  • 故事人物
    • 周燕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新田县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中国好故事
  • 发表时间
    • 2023-11-10

用艺术陪伴乡村孩子,她已坚持了七年,“我期待栽下的种子,在更多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让优秀传统文化传下去。”周燕说。

清晨,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大元村缓缓苏醒,一阵悠扬的古琴声打破沉寂,周燕正在大元社艺术文化交流中心内教当地留守儿童学习古琴。用艺术陪伴乡村孩子,她已坚持了七年,“我期待栽下的种子,在更多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让优秀传统文化传下去。”周燕说。

周燕(中)正在开展“把艺术带回家”活动。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周燕的家乡在湖南沅江的一个渔村,是三江汇入洞庭湖的地方。在中国美术学院读书期间,周燕了解了很多艺术改变乡村的案例。在乡村长大的她,觉得自己“回去是早晚的事情”。

2015年末,周燕第一次跟随丈夫回家乡大元村探亲。回乡的路上,沿途留守儿童眼神里的无助和渴望,深深触动着她。2016年,周燕放弃在北京工作的优厚待遇,回到了大元村。她拿出全部积蓄建起了一座艺术工作室,全天候向村庄的孩子们开放,她想让他们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从孩子着手,改变他们这一代。”这话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实在太难。一开始,村里的孩子对周燕这个“外来媳妇”非常热情,和她分享山里的哪种蕨类最好看,哪些蘑菇可以吃,提醒她在山里行走会遇到哪些危险。孩子们会带她玩,却不和她分享自己的心事。

让孩子们学习艺术就更难了。他们平时习惯了玩手机,不愿去画画,更别指望他们去安安静静地弹古琴,“一说上课、学习,全跑了。”周燕决定给孩子们创建一个“新环境”。她把原本修建的两层艺术工作室改造为孩子们的活动空间“大元社”,在里面做蛋糕、开烧烤派对,吸引孩子们来玩。她用了两年的时间,和孩子们玩在一起,想方设法走近他们。

小朋友在大元社草坪剧场的陶土装置上绘画。图片来源:新华社

陪伴孩子们做手工,带他们寻找美丽的线条、奇特的结构、灿烂的颜色,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让他们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开设视觉艺术课程,如绘画、雕塑、装置、定格动画等,带领孩子为村中每位老人画肖像,让他们感受自己与村庄的联系。

和孩子们一起写诗,在无数个摘星的夜晚听他们讲述文字中的奇遇,和孩子们一起编写剧本,用戏剧守护孩子纯真的心灵。

改变在不经意间发生。小舞第一次拿起画笔,便画出了周燕的皮鞋;小挺用树枝、废弃的电子产品创作了《家园》,来表达环境遭到破坏后“人类也会受到自然的惩罚”;秀秀的妈妈是世代生活在大山上的瑶族人,秀秀对山里的东西也熟悉,她到山上采集三十多种植物,画下了十米长卷《三界峰草本植物志》;旺仔创作了《山火》,呈现山林火灾之后烧黑的树枝和红的像火的土地……

“孩子们通过艺术创作可以认识和表达自己的内心,建立一种与外界交流自己感受的方式。”在周燕看来,这个过程比孩子们的艺术作品更重要。

光有艺术课堂还不够,2018年周燕又张罗起了大山里的艺术节。在孩子们眼中,周燕似乎拥有潘多拉魔盒,总能带来无穷无尽的新鲜与惊喜。如今,一年一度的艺术节,已经成为山村孩子们最期待的盛会。

沉浸式话剧表演,亲手制作蜡染布料,夜晚的篝火晚会……关于艺术与浪漫的集会,是孩子们记忆里最美好的时光。

孩子们在大元社露天剧场演出戏剧。图片来源:新华社

艺术的火把一旦举起来,被照亮的人就不忍它熄灭。在周燕的感召下,一批从北京大学、中央美院、浙江大学等名校毕业的艺术老师也选择来大元村当志愿者。很多在艺术中心里学习过的孩子考上大学,走出大山,寒暑假都会回到艺术中心当志愿者,将梦想的种子种在家乡的弟弟妹妹们心中。

艺术,能改变大元村孩子们的未来吗?周燕无法回答。但是她希望“大元社”可以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种子,“或许一年、两年、三年都见不到什么成效,但不要失望啊,或许在他们二十多岁的时候,这些东西才发芽,教育是一个长久的事情。”

(综合新华社、中国新闻网、湖南日报、北京青年报等报道)

收藏
喜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