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路上│从博士到“裤腿农民”,他将蓝莓打造成发展大名片-凯发网

  • 故事人物
    • 梁名双
  • 故事地点
    • 中国
    • 云南省
    • 普洱市
    • 景东彝族自治县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中国好故事
  • 发表时间
    • 2023-11-16

梁名双把科学管理技术融入蓝莓种植,将创新求变理念带进蓝莓市场。如今,全国最大的露天早熟蓝莓种植企业就在云南这片沃土上展现着蓬勃朝气。

走进云南梁氏高原蓝莓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蓝莓标准化种植基地,整齐排列的蓝莓树连绵不绝,晶莹透亮的蓝莓果实坠挂枝头,散发着淡淡清香……在这里,梁名双的人生道路发生了巨大转折,他把科学管理技术融入蓝莓种植,将创新求变理念带进蓝莓市场。如今,全国最大的露天早熟蓝莓种植企业就在云南这片沃土上展现着蓬勃朝气。

梁名双在观察蓝莓长势。图片来源:普洱日报

1983年,梁名双出生于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的一个小村庄,父母都是农民。在求学路上,梁名双一路前行。2002年,他考入西北政法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8年考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攻读国民经济学硕士学位,2015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事业发展如日中天的他,在玉溪澄江种下了一颗“农业梦想”的种子。

“当时是一次偶然的机遇,让我了解到蓝莓这个产业。从必然来说,这应该是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做自己适合的事,所以才选择这样一个产业。”梁名双从玉溪澄江边的100亩试验田开始,植入蓝莓的种苗,加入蓝莓种植行业。

“雨露均沾的水果,口感韵味更足,投资成本相对小。”创业伊始,梁名双不走寻常路,他避开了流行的大棚种植,选择在不受风霜雨雪极端气候影响的地区露天种植蓝莓,通过技术研发和精细化管理,实现低投入高产值。

“从一开始我们就有专门的技术团队,在品种改良和水肥药草各个环节,以及种植环境、机制土壤这些方面不断研究、实验,每一个环节都有比较精细的分工和技术研发。”梁名双说,“团队上,包括我在内,博士就有5个,硕士20几个,其他的都是大学生,整个技术团队有六七十人,围绕着‘优质、高产、早熟’这六个字,不断地突破创新。”

梁名双为员工做技术指导。图片来源:云南日报

在试点起步阶段,他和技术团队一起不断尝试,对当地水土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蓝莓种植技术及要点,探讨引入品种、种植模式、管理需求。每年来回奔波在田间地头,与工人一起整地、种植、养护、采摘……

从手握笔杆的博士到创业的“裤腿农民”,梁名双带领团队历经1000多个日夜的埋头苦干,终于突破云南露天蓝莓种植技术壁垒,积累了一套完整的蓝莓种植和管理经验。他们还制定了《蓝莓种植规程》,让企业的蓝莓种植更规范、更科学。

2019年,梁名双把目光投向了家乡景东,“回到故乡去,做一个怀揣乡村振兴梦的‘致富带头人’”的想法始终盘旋在他的心头。2020年,梁名双带着技术和资金,回到景东开展规模化蓝莓种植项目。

“无偿共享蓝莓种植技术,开创现代化农业种植事业,带动当地农民致富。”这是梁名双回到家乡要做的事情。他亲自带着技术和管理人员深入村民家中,开展技术和收入保障介绍。同年,云南梁氏高原蓝莓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景东成立,仅一年时间,一个全国最大的露天早熟蓝莓种植企业应运而生。

云南梁氏高原蓝莓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基地。图片来源:普洱广播网

2022年,梁氏蓝莓产量超2万吨,产值达15亿元。截至目前,公司累计用工200万余人次。一颗小小的蓝莓在梁名双和团队的努力下,成为了一张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名片,成为了当地群众增收的致富产业。

从最初的100亩蓝莓种植试验田,到如今的10000余亩蓝莓标准化种植基地,梁名双曾经的“农业梦想”被逐步照亮,他也正在成长为一个立足蓝莓产业发展的“新农人”。

展望未来,梁名双说:“下一步,我们公司将改进种植和生产技术,再引进一些优良的品种,为助力乡村振兴和老百姓的富裕增收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回馈家乡。”

(综合云南日报、云南广播电视台、云南网、普洱日报等报道)

收藏
喜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