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路上-凯发网

前行路上|周毅:用“国潮蛋糕”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凭借一手面塑技艺,周毅将古风人物带到人们眼前,用人们司空见惯的食材讲述中国故事,被称为“中国翻糖第一人”。

前行路上|“交警爷爷”张忠孝:毕业照上“c位”抢眼!

无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冬,张忠孝总是第一个到岗,最后一个离开。他用最严整的警容、最标准的指挥手势,疏导交通、护送学生。他是孩子们心中最信赖的“交警爷爷”,也是学校老师和家长们最熟悉的“交警同志”。

前行路上|赵治海:不走“寻常路” 一生只为“谷”

张家口,一座气候特殊、土壤贫瘠的塞外山城。谁能想到,在这里诞生了一项农业科研的奇迹:一位农民的儿子带领他的团队,突破“杂交谷子”的世纪难题,创下亩产811.9公斤的世界高产纪录,他就是赵治海。

前行路上|“天使爷爷”宋兆普:让中医药落地生根

“爷爷,爷爷”,看到宋兆普来了,河南省汝州市金庚康复医院的病房里,孩子们都拥上前去,有的抱住他的双腿,有的张开双臂环绕着他的脖子……金庚康复医院病房楼是院长宋兆普为被抛弃的脑瘫患儿所建的“家”...

前行路上|台湾青年林书任:北大博士毕业后,我在凉山种油橄榄

林书任的身上有三个标签:台湾青年、北大博士、乡村青年。博士毕业后,林书任跟随父亲的脚步来到冕宁,父子俩一起建成了2.5万余亩的油橄榄产业基地,带动当地6800余户农户年收入增长三倍以上。

前行路上|荒漠“愚公”曹扎娃:活到100岁就种树到100岁

60多年来,曹扎娃用坏了20把铁锹,长期劳作使得他的右手臂轻微变了形。“一根筋”的曹扎娃矢志不渝地植树治沙,最终将这片没有一棵树的黄沙变成了枝繁叶茂的林海。

前行路上|陈勋虎:有一种父爱 叫陪你“孤独”

在世界上,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有视力却不愿与人对视,有语言却很难与人交流,有听力却总是充耳不闻……

前行路上|徐乃超:在大漠戈壁书写青春

今年三十出头的徐乃超,自2008年12月入伍边防以来,一直坚守在西部大漠边疆阿拉善。他曾参与黄河巴彦木仁段抗洪抢险,曾远赴非洲利比里亚九个月执行国际维和任务,曾完成神舟系列飞船安保等重大任务…...

前行路上|唐帅:将爱萦绕在十指间,让法治阳光照亮无声世界

多年来,唐帅以手为嘴,奔波各地,在法庭上为聋哑群体作辩护,被称为“中国手语律师第一人”。

前行路上|“茶奶奶”张淑珍:扎根秦岭六十余年 引茶种树富万家

她六十余年如一日坚守为民服务的初心,扎根山区,致力于南茶北移工作,以她为带头人的茶叶产业让陕西省商南山区的贫困群众走上致富之路。她就是“茶奶奶”张淑珍。

前行路上|“95后”女教师李柏霖:陪山里娃写下一千多首诗

“大概,冬天是梅花的心上人吧。”第一次读到这个句子时,李柏霖内心隐隐被震撼。写下诗句的孩子告诉她:“冬天那么冷,梅花也坚持盛开,一定是因为梅花想见冬天,他们相爱。如果爸爸妈妈也像梅花和冬天一样...

前行路上|王舰:心有所“薯” 扎根高原

在青海、甘肃、宁夏、云南等地,王舰团队培育的“青薯”系列马铃薯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这些耐旱高产品种抗病性强,据统计可使每亩增产25%至50%,增收300元到400元,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金豆豆”。​

前行路上|程子昂:从“海归”到“兴农人”,他在田野上书写着青春答卷

从穿梭于高楼大厦间的“海归青年”,到奔波在田间地头的“核桃社长”,再到发起成立国内第一个“青年农民联合会”,37岁的程子昂在家乡绿色的田野上书写着乡村振兴的青春答卷。

前行路上|李云龙:精准计量显匠心

在辽港集团大连港油品码头公司,一艘原油运输船停靠岸边,准备卸油。距离码头不远的储油罐区,一个年轻的身影站在24米高的原油储罐顶部,手拿量油尺,对罐内存油高度进行精准测量。

前行路上|宋寅:用“速度与激情”守护海上生命线

​女飞行员并不少见,从事海上搜救的女飞行员却是凤毛麟角。宋寅,来自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是我国第一代女搜救机长。“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这是她时时刻刻牢...

网站地图